客車鉸鏈廠家為你介紹體經濟振興的制度前提
來源:www.codbix.com 發表時間:2018-06-15
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在國家層面首次將發展實體經濟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,強調要“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,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、勤勞創業、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”,在房地產泡沫日漸累計,民間資本炒作之風盛行,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日益嚴峻的情況下,回歸實業是避免中國經濟陷入浮夸陷阱的不得不做出的選擇。
談實業回歸,首先需要全方位的反思,在中國,企業和資本為什么大面積選擇放棄實業,是利潤微薄,稅負過重,還是進入實業的門檻過高?如果我們對中國企業這幾年賺錢的基本邏輯進行梳理,就會發現,這幾年,中國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,大多和壟斷、金融以及房地產有關。以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為例,500強利潤最高的10家企業,全部由國有金融部門和壟斷性國企占據,分別是工商銀行、建設銀行、中國銀行、中石油、農業銀行、中海油、中移動、中石化、交通銀行和中信集團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,在占有壟斷資源的情況下,企業無心通過提高技術含量賺錢;另一方面,在做實業的利潤偏低,和整體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,通過理財和房地產投資,就成了絕大多數的企業最理性的選擇。由于壟斷、資源、金融和房地產成為現在中國企業最主要的利潤來源,中國經濟事實上已經出現了筆者所擔心的新“四化”現象:資源壟斷化、產業空心化、投資虛擬化和經濟沙漠化,這四化可謂中國經濟目前最真實的寫照,對于一個經濟體而言,如果其財富的性質和源泉主要靠壟斷、房地產和虛擬經濟,這樣的賺錢模式是沒有任何根基的,最終會因為實業的萎縮而使得經濟呈現“空心化”,整個經濟體將演化成一個只追逐財富分配,而不創造財富的“傳銷化”體系。
比如,中國的企業家為什么對實業失去興趣:首先,宏觀環境和產業政策的惡化,使得民間資本無法進入一些產業領域。目前民間資本在電力、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中只占13.6%,在金融業占只9.6%,在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只占7.5%,在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只占6.6%,至于在石油、電信、鐵路等領域,所占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而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組整合的名義將民間投資擠出煤礦等領域,大量的民間資本沒有出路,只能游離在通過重組整合等手段,將民營資本逐出,即使一些競爭領域做得相當不錯的實業家,如匯源果汁等,因為環境因素都急于退出實業,鮮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的;其次,中國樓市和股市的不理性使得中國到處蔓延著急功近利的歪風邪氣,民間資本、國有資本和外資都爭先恐后進入房地產業,在房價暴漲的情況下,進入房地產的一個月的收益都遠高于辛辛苦苦做實業一年的收益,做實業成了最沒出息的選擇;其三,改革不徹底,政府權力過大導致層層尋租,審批程序繁多,中國企業做實業的制度環境已經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差的時候;其四,稅負過于沉重,2011年中國的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大關,增速高達24%以上,宏觀稅負在35%左右,遠遠高于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,和美國的宏觀稅負已經不相上下,很多企業靠偷稅漏稅才能勉強生存。